镜水人文大讲堂第58期||《达·芬奇密码》在中国畅销的背后-九游会网址
发布者: 发布时间: 2019-05-21
2019年4月18日19:30,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,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带头人朱振武教授在中文学院3-305教室展开了题为“《达·芬奇密码》在中国畅销的背后”的讲座。讲座由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李伟民主持。
讲座伊始,朱振武先以“作家作品的销售量”作为切入点展开论述。他解释道,在中国,首发十万册销售量的书是为畅销,《达·芬奇密码》在美国的首发销售量为500万册,而中文译本连月畅销。他以此说明了中美的读书差异并提出“《达·芬奇密码》为何畅销”这个问题。
紧接着,朱振武从小说的传统及其传统的回归说起,举例介绍了小说的典型特点——小说的故事传统(新而奇的传统)、小说的说教传统(教育喻世传统)、小说的娱乐传统(自娱娱人传统)、小说的知识传统(逞才弄笔的传统)等,并以《聊斋志异》中的《鬼令》,以及鲁迅评价唐传奇等为例。
朱振武指出,《达·芬奇密码》一书涵盖上述四点,因而畅销不是偶然。作者丹·布朗遵循小说的故事传统,但又高出一般故事性,他不是在传统意义上进行引用,而是大胆的进行颠覆性的使用和消解,设置了扑朔迷离的情节,具有超凡脱俗的理念以及普适性。在布朗的小说里,有善与非恶的诠释——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颠覆;具有入时性——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消费的心理;具有娱乐性,尊重小说的娱乐功能。
最后,李伟民总结了朱振武的讲座内容。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。